你有没有想过,在全球最不缺“壕”的国家——沙特,王室喝茶用的水,居然还得靠骆驼从山区驮过来?而这个国家,每天却能“炼”出700万立方米淡水,在海水淡化领域全球第一。技术这么牛,为啥老百姓还要排队领水?
今天这事儿,我就想跟你掰扯掰扯。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铺了5.6万公里水管,都能绕地球一圈半,却连自家王子的茶水都不够喝。这是技术领先还是笑话领先?
这就是沙特的尴尬:技术全球最强,水却喝不痛快。
烧着石油喝水:海水淡化的代价沙特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国家,全国有83座淡化厂,每天产水量够灌满2800个标准泳池。
展开剩余79%听起来像是“沙漠里的水库奇迹”,对吧?但你要知道,这水可不是免费来的,而是拿石油烧出来的——1立方米淡水,要烧12升原油!整个国家一天就得烧掉8.4万桶油,那可是白花花的钱啊。
如果油价涨到80美元一桶,那这淡水的成本就飙到2.3美元/立方米,比沙特本土地下水贵出23倍。说白了,沙特是在用石油兑水喝,贵得连王子都得细抿一口。
想节能?政府也不是没想过,2018年提出“2030愿景”,要搞太阳能淡化。可问题是,沙漠的太阳虽多,但热得离谱,光伏板效率狂掉37%。晚上高峰期还没电用,储能系统就跟个没电的充电宝一样鸡肋。最终,还是得靠石油“打工”。
再一个大坑就是补贴制度。政府给淡化厂的油价是每桶4美元,市场价的一个零头。这就造成了没厂愿意革新技术,反正亏的不是自家钱。
被“透支”的环境:珊瑚哭了,鱼没了沙特不是没有水,而是搞出了“有毒的水”。
海水淡化除了产水,还顺便产“废水”。比如红海边上的沙伊卜淡化厂,每秒往海里倒400立方米高盐浓水,盐度是原来1.8倍,还夹带重金属、化学残留物。
结果是,渔业产量跌了89%,朱拜勒湾成了160平方公里的“死亡海域”,珊瑚礁也惨不忍睹,缩水72%。如果你家住在沙特西海岸,原本能捞鱼吃饭的海,现在连跳进去都怕掉头发。
地下水也被抽干了。加瓦尔油田底下的古老水层,每年水位下降1.5米。20年里,沙特地下水少了38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个青海湖没了。
农业用水更离谱:农民打2000米深的井,还不如把种地的钱拿去买水。32%的农地盐碱化荒废,你说这还能叫“水利农业”吗?怕不是“水来地亡”。
谁在用水?谁在忍渴?问题来了,既然沙特的技术和钱都不差,为啥还闹“水荒”?答案就两个字:不公。
比如,王宫用的不是普通淡化水,而是从山区泉眼抽来的“天价矿泉”,1升运费高达17里亚尔,差不多30人民币。而利雅得的王室和精英阶层,占总人口的14%,却独占了31%的优质水资源。
普通老百姓呢?在东部什叶派聚居区,人均用水只有首都居民的1/4,还得排队打水,水质杂质超标2.3倍。同一个国家,两种生活,差得不是一点点。
更离谱的是农业用水。沙漠里种苜蓿,每小时就蒸发掉2800立方米水,种完还不吃,拿去出口换钱。而麦地那的平民连洗澡都要分时间。你说这水,是为谁流的?
水,还能撑多久?沙特现在喝的地下水,大多来自几万年前的“化石水”。比如努巴克砂岩含水层,专家估算,最多还能撑9年。
而气候模型显示,未来三十年沙特的降雨量还会减少17%,但人口却在以年均3.4%的速度暴涨。
换句话说,水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多,一边烧油造水,一边把地下水喝干,这不是水系统,是一台高配漏水机。
在我看来,沙特的水问题,并不只是技术问题,它更像是一场制度困境 + 资源赌局 + 环境透支的合谋。一个靠石油“炼水”的国家,最终可能会被水“反噬”。
发布于:河南省闪电配资,万通配资,配资公司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