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本该是每个学子人生中值得铭记的时刻——翻开那个装着未来的信封,触摸烫金的校徽,阅读印有自己名字的录取决定,这种喜悦与成就感难以言表。
可当高校录取季真的到来之后,网上铺天盖地的声音却不只是分享喜悦,还有失落,尤其是在这段时间,不少考研学子们都录取收到了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可怀揣着激动打开之后,心情却瞬间失落。
原本是靠着自己努力一年甚至更久,才好不容易得到的读研机会,可当看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情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而因为学校的“不走心”,而倍感失落。
女生发现985大学录取通知书存在“漏洞”,直言难以接受一名女同学在网上晒出了自己收到的录取通知书——985名校武汉大学,这所学校是她一直以来的梦中情校,为了这一目标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可如今走过了那座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她的心情却很复杂。
展开剩余79%只因这份录取通知书的“漏洞”让她难以接受,女同学指出:这份通知书虽然设计了镂空的封面,看似别致,但从镂空处能看到内页日期的排版问题,给人一种设计不够精细的感觉。
尽管后来发现这里是自己的理解有误,但由于这份录取通知书在细节上的漏洞远不止这一处,因此她还是无法平息自己的不满情绪,指责学校:“现在的985也这么不走心”。
在评论区有旁观者不以为意,认为不过是一份简单的录取通知书,女同学指出的“细节上的漏洞”,颇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像什么卡套上武汉大学行政楼牌匾的字体颜色不够协调、重要的注意事项竟然是黑白打印的,档次远不如本科生的录取通知书等等。
但只有为了考研这条路努力过的人,才懂得女同学内心的感受,她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对这所学校原本就有着很高的期待,这毕竟是自己拼尽全力才考上的研究生,难道这还不值得学校在录取通知书上为学生们多用些心意吗?
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曾几何时提到录取通知书,网上的帖子也多是喜悦和激动,而如今,再提到录取通知书,更多的是不满、失落甚至是责怪。
评论区有同学也忍不住吐槽起自己的学校:一个211大学,竟然只给新生发送电子版录取通知,要求学生自己打印,完全没有任何仪式感可言;还有浙江某大学的学生抱怨:他收到的所谓“录取通知”仅仅是一封电子邮件,没有实体通知书,让他感到非常失望。
通知书的质量并非小事,反映的是学校对学生的态度哪怕研究生阶段的录取通知书不是人生的第一份通知书,学校也不该因此疏忽了仪式感,毕竟在考研学子中,还有很多非985、211的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才好不容易考入了一所有光环的名校。
而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他们对研究生阶段的录取通知书其实是比本科阶段更加期待的,也自然期待着一份与学校声誉相匹配的录取通知书,作为自己努力的见证和成就的象征。
当越来越多的“准研究生”在网上吐槽学校的“不走心”时,有家长难免担忧,认为:既然已经被录取了就不要再在细节上斤斤计较了,否则万一被学校刷到了,也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笔者却认为,通知书的质量并非小事,他反映了学校的管理理念和对学生的态度。一份精心设计的通知书能传递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对细节的重视和对学生的尊重;相反,一份随意的通知书则可能暗示学校管理的粗放和对学生关怀的缺失。
而学生将自己对录取通知书的感受发到网上,恰恰是改变问题的第一步,真正有格局的名校不会因为一篇帖子就去为难学生,反而会听取建议,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录取通知书的制作和发放。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份用心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特殊的情感价值,它不仅是一份入学凭证,更是连接学校历史与学生未来的纽带。希望各高校能够重视这一细节,让每一份录取通知书都能配得上学生的期待和学校的名声,成为教育仪式感的美好开端。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发布于:辽宁省闪电配资,万通配资,配资公司哪家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